医院为什么没急诊?家属拍视频“引战”,工作人员硬气回应:问领导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医护多资讯 Author 医护多团队
导读
这样的行为做法,真的需要看急诊吗?!
2月27日,医院下班时间,吉林通化的一位年轻妈妈带着肚子疼的小孩,到通化市中医院看急诊,被医院工作人员告知没有儿科急诊,建议到其他医院去看。
与中医院相邻仅900米之隔的通化市人民医院就有24小时儿科急诊。但是,这位患儿母亲却不依不饶地较起了劲,掏出手机,边拍视频边声嘶力竭地质问:“一个医院为什么没有急诊?”
工作人员回答:“问领导去!”
这段视频引发了许多人都对医院工作人员态度的质疑,纷纷表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一个中医院怎么能没有儿科急诊?可是,却几乎没有人去追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许多医院儿科没有急诊。
1
笔者就是一名急诊医生,说句实话,现在的病人,不快不欢,喜欢无论什么病都挂急诊号。
我们常常一边抢救病人,一边还得跟耐心和他们解释“稍等稍等”。多数病人刚开始尚表示理解,但等几分钟后就会不耐烦,认为同样挂急诊号,凭什么给其他人先看?不管你怎么解释,病人和家属都不能理解,说话只会越来越激烈,甚至要投诉你。
其实,98%的医务人员都是特别负责任,大家彼此没有任何仇怨,怎么会区别对待不同的病人?所以,请尊重医务人员,多些理解,嘴下留情,手下也留情,不要随便不明真相就预设主观立场地乱拍乱发一气。
不了解真相,就乱拍视频,这不是什么维权,而是对医生的极不尊敬,更是一种新型的“视频医闹”!
为什么说是新型的医闹?
因为,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网络高度发达时代,经过选择性拍摄和剪辑的一截视频,很可能就会毁了一个医生清白的一生,带偏不明真相吃瓜群众的情绪,激化医患矛盾。
因此,这种“视频医闹”,大家更需警惕!一不哭二不闹,直接让你去上吊。这是扫黑除恶以来,患方出现的新型医闹。
这种“视频医闹”的特点,就是并不全方位展示事件背景经过,只是选择性地断章取义。往往这种“视频医闹”形式,患方自我化身为弱者,可能没伤医也没辱医,可一旦借助网络的曝光,毁的却是医生一生的荣誉,甚至抹黑了整个医疗圈。
2
比如,这起通化中医院急诊看儿科被拒视频,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绝大多数都认为医院不讲医德。但如果深入一步探究,就不难发现,其实并不是没医德,而是没医生!这起事件的背后,至少折射了两个问题:
一是儿科医生队伍建设堪忧。
我国儿科医生待遇低,劳动强度大,风险高,造成毕业的医学生都不愿干儿科,大量中坚力量辞职转行,儿科医生青黄不接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直接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医院,在急诊时间限号或者取消儿科急诊。
据多项权威研究,我国儿科医生缺口巨大,即使强制性要求医院补充缺岗、突击培训,仍然无法满足需要。
据《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揭示,中国儿科医生数量目前缺口 86042 名。这一数字的背后,还藏着一个更为深层的问题,那就是 1999 年开始,医科院校停止儿科系本科招生,直到 2016 年才恢复在 8 所院校招生。这期间的17 年,造成了巨大的儿科人才缺口。
而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不少媒体关注到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看病 3 分钟,等待 3 小时,甚至是更长时间,已然是儿童看病的常态。
特别是二胎放开以后,尤其是到了流行病多发时节,别说儿科急诊了,有的医院因儿科医生连轴转累倒,儿科门诊都被迫关停。
二是患者对急诊的理解有误,认为急诊就是方便快捷医疗服务。
实际上,急诊的病人大部分都“不急”。真正需要急诊的危重症患者只占到了急诊科每天就诊患者的不到十分之一。现实中很多人,明明不是急病、重症,却非要在夜间来医院,并且还十分理直气壮。
我国急诊的功能不仅仅是处理危急重症,它的“方便快捷”,深受国人喜爱,急诊被误为“便捷医疗”。某平台有一项共有三千余名医生参与的调查:看急诊的患者3/4是普通感冒发烧,只有6%的患者是危急重症,需要马上救治。大批普通患者都涌向急诊,侵占着有限的急诊医疗资源。
再加上我国的急诊号价格极不合理,公立医院的号都是国家定价,医院没有改价的权利,急诊号便宜的和普通号就一支棒棒冰的差别。大部分公立三甲医院的急诊号没有超过40元的,主治医师一级的才20多元一个号,急诊比平诊只多十来元。这个钱谁都加得起,谁也不心疼,小算盘一打,看门诊去单位请个假成本高多了,果断看急诊啊。
所以,低廉的费用助长了乱挂急诊的风气。有时候,患者正常上班时间不来,非要等到自己下班才抽空来医院挂急诊看病。
网上曾有一个段子,说是有个人把手划破了一个小口子,哭着喊着上医院,结果到了医院以后,医生说,幸亏你来得及时,再晚一会儿,伤口都要愈合好了。
3
可见,急诊急救资源被过度占用已经成为了目前一个严峻的现实,甚至影响了真正需要急诊急救的病人得以及时救治。
有些本不需要急诊处理的患者占用和浪费了宝贵的急救资源,却使得原本需要急救的患者被无辜地剥夺了救治机会,这让急诊失去了原有的本色。你的一次“方便”,很可能就是他人的一个“生命”。任何一家医院,急诊的接诊能力都有限,病员源源不断地涌入,终有饱和的一刻。
所以,有人把急诊比作高速路上的应急车道,被抢时间的私家车占用,当真的出现紧急状况时,这条生命之路可能已经被堵死。
急救资源是有限的,要合理使用,减少不必要的占用,把急诊绿色通道让给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
在此情况下,法律赋予医生治病救人的职责,也应该赋予医生的拒诊权力!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来判断,而不是任由患方来左右。
像本次通化事件中,患儿家长都有时间拍视频和在医院里与工作人员较着劲的纠缠,而不是立即带着孩子到隔壁医院去急诊,这样的行为做法,真的需要看急诊吗?!
责编 苏沐
➤ “女护士在副院长家楼顶死亡”后续,家属索赔88万:以命葬情,护士本身可能就是原罪?